老總,你的管理藝術到什么境界? |
|
(作者: 來源:眾泰網ztsystem.cn 采編: 更新時間:2006-6-24 18:55:00 共有2345人次瀏覽) |
|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既然詞話是有境界的,推而廣之,管理自然有高下之分,云泥之別。其實在《孫子兵法》中,對于戰爭也是給予了幾個層次,大家應該很熟悉——“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然是首腦最為得意的事情,但是在企業的內部管理上,高層最重要的不是思考這些具體的問題,而是制定企業發展的方向,和分權、御人的事情。按照這個思路,筆者把管理也分了三個境界:
起始階段:管理用術
這個階段,很多企業人都經歷過,一般指在創業到初具規模的期間:企業還不正規,但是利潤很高。自己什么工作都要做:管技術、跑業務、甚至跟車卸貨。這個時候,企業談不上什么組織結構,也談不上管理。基本上是管理在自動起作用,大家目標一致,齊心協力,領導者只需要在市場上看到形勢,見招拆招,也就是很多人說的管理無定勢。
而這個術的思想,出自我國戰國時期韓國的一個宰相——申不害,當時的主要意思有兩個方面,一是自主性的樹立和使用自己的權威;二是用數目管理賬目和人事,現在想來也是非常先進的。
但是,到了企業初具規模的時候,這種思想就會出現一些問題,雖然經過一些修改可以維系,但是就像用小馬拉大車,絕對不是上佳之選。
(三)阻礙戰略制定
一個企業如果想持久地發展,必須要有戰略思想。所謂戰略,簡單地說就是不斷保持自己內部資源與外部環境的和諧。《孫子兵法》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事先對可能發生的趨勢做出判斷的話,很可能使一個企業沒有戰略,或者戰略失誤。而戰略就是為了減少失誤,著名企業家魯冠球就說:企業的成功不在于發展有多快,而在于減少甚至避免失誤。
但是如果企業家的管理一直在“術”的階段,就會導致企業家沒有辦法統觀全局,制定戰略。
中層境界:管理有道
道的理解,綜合老子的《道德經》里的論述,我們可以理解道為制度、規律。
法國以前有一位皇子,詢問重農學派的代表人物奎奈:“如果你來管理國家,你會做什么?”奎奈回答:“什么也不做。”皇子又問:“那誰來管理這個國家呢?”奎奈又回答:“規則”。
對于規則,同義詞還有系統化、程序、制度、構架等等,這里還有一個很能說明問題的事情:
萬科的董事長王石,可以說是很灑脫的人物,從關于他的新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可以去登山,跳傘,可能一年中幾個月都不在企業中,但是企業依舊運轉正常、行業領先。反觀很多依靠高層去維系的企業,從上到下都會很累。
企業發展到一定的階段,聰明的企業家都會開始思考制度化這個問題,但是可能開始的時候在組織內部可能會遇到阻力,因為一旦制度化,開始的時候會讓人感覺到死板,僵化,但是這只是開始的表面現象,華為的老總任正非曾說:“引進新管理體系的時候,要先僵化,再優化,最后固化。”這很好地給了我們一個思路。
什么樣的管理才能進入道的境界呢?
1、用責、權、利清晰、流程科學以保證企業運行效率。
2、避免沒有必要的閑職降以低成本。
3、以科研、營銷為重,壓縮其他部門以保持競爭力。
高端境界:依勢制勝最早對于“勢”的提法,是戰國時代的大思想家韓非子,他認為,術和道是勢的基礎,二者成而勢出。
闡述勢之前,我們先說三個比喻:
1、勢能,初中物理說的很清楚,高處的小石頭具有的勢能要比在平地上的巨石大。
2、圍棋,下圍棋主要看大勢,金角銀邊,造成既定的局勢,不爭數子,而看全盤。
3、站得高,看得遠,視野決定事業。
最后的勢,主要是說企業家的自身能力,當企業家將企業穩定之后,自己就成為了企業的掌舵人。企業家需要的是胸懷,眼光,個人的領袖氣質。這些的積累才會積累出企業家的管理之高手段,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大道至簡”。這個時期,企業家管理企業靠的是思想、精深而不是具體的手段。
這個時候企業家需要做的事情無非是三項:決定企業前途;分配權力;知人善任。
而要積累擁有的“勢”,這種“勢”按照現在流行的解釋是什么呢?——領導力!
領導力不是裝腔作勢,不是武斷,一個擁有領導力的企業家起碼有這樣的能力:
(1)全面獲取信息的能力,以便準確的作出決策。
(2)果決,堅韌。一旦確定的事情得到大家的認同短期內不輕易更改。
(3)任才。既然領導者需要集中精力做決策和前瞻性的工作,就需要從瑣碎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自己負責目的,屬下負責手段。
最后,這并不是分出高低的絕對條件,企業家也需要的慢慢的磨練,不斷提高自己的管理境界,對于企業的最高領導者,取勢最重要,明道其次,優術第三。個中滋味,還要慢慢去品。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