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議政錄:用"帶薪休假"取代"黃金周" |
|
(作者: admin 來源:眾泰網ztsystem.cn 采編:admin 更新時間:2006-3-23 12:54:54 共有2346人次瀏覽) |
|
每年的“黃金周”,全國政協委員李鴻都覺得比平時累。“‘黃金周’前后的雙休日都要用來上班,‘黃金周’期間外出游玩也壓根體會不到休假的悠閑。”李鴻說,“無論是從發展經濟的角度,還是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國家都應廢除‘黃金周’,推行‘帶薪休假’制度。” 我國的“黃金周”開始于1999年,當初政府的用意是啟動消費和刺激內需。據統計,在已經過去的不包括春節在內的14個“黃金周”里,全國累計有10.7億人次出游,累計旅游消費4292億元。 “雖然‘黃金周’使我國掀起了一股‘假日經濟’的熱潮,為眾多衍生行業提供了發展機會,但隨著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步伐的加快,‘黃金周’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也日益顯現。”李鴻說。 2005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42萬億美元,平均每天的進出口額約為38.9億美元,合313億元人民幣。由于“黃金周”是我國的特有休假模式,與世界主要國家、特別是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的休假模式無法接軌,致使假日期間的進出口貿易很難正常開展。“五一和十一期間,人家都在正常上班,而我們卻在全民休假。這對我國的對外貿易造成影響的具體數字雖然無法精確評估,但肯定是驚人的。”李鴻說。 “對于‘黃金周’的態度,許多人也由最初的狂熱追捧變成了現在的理性分析。”李鴻認為,“黃金周”表面繁榮背后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也開始越來越多地暴露出來,景區過度開發、假期票價上漲、服務質量下降、商店擁擠不堪、購物環境惡化等,嚴重影響了人們外出休閑、購物與旅游活動。對于大多數“上班族”來說,“黃金周”前后的雙休日用來上班,打破了人們的正常生活規律,直接導致了工作效率的下降和許多人對工作的厭煩。 有沒有比“黃金周”更好的休假方式?李鴻認為,政府應該大力倡導帶薪休假制度,使人們的假期得以錯開,以緩解旅游、消費和與之相關的產業供需矛盾。 我國的勞動法明文規定,國家實行帶薪年休假制度,凡工齡在1年以上的職工均可帶薪休假。但這一制度目前在相當程度上仍然是“寫在紙上的權利”。李鴻建議,我國應盡快建立起相應的配套措施,切實改變一些不夠人性化的規定,讓帶薪休假制度執行起來更加靈活,讓每個可以享受這一權利的人安心休假。 “每個勞動者都能從適合自身的角度出發,自由安排工作和學習間歇中的長假,這樣才能充分享受現代社會帶來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雙重成果。”李鴻說。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