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維權要健全八項機制 |
|
(作者: 來源:眾泰網ztsystem.cn 采編: 更新時間:2006-9-3 2:25:47 共有2342人次瀏覽) |
|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目標,這是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在努力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工會組織理所當然應承擔起全方位為農民工維權的使命和任務。實踐證明,工會要有效地全方位為農民工維權,關鍵還在于轉變觀念、完善機制。
工會組織要從黨和國家大局出發,高度重視和加強農民工的維權工作,努力做到“四個克服、四個樹立”,克服單純的城市工作思維,樹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念;克服狹窄的國有工會工作模式,樹立包含農民工在內的大工會理念;克服重建會、輕維權傾向,樹立重建會更重維權的職責理念;克服維權難、農民工維權更難的畏難情緒,樹立見難而上、永不后退的攻堅理念,以全方位地保障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為實現全方位維權,當務之急是健全完善以下八項機制: 一是建立新聞與輿論導向機制。加大對農民工在現代工業建設中重大積極作用的宣傳,引發全社會對農民工問題的關注和重視。同時對侵犯農民工權益的典型案例進行曝光,加強輿論監督。
二是建立法律保護和援助機制。建議盡快出臺保護農民工權益的法律條文,作為《勞動法》的重要補充;建立司法綠色通道,對農民工實施法律援助;加大“義務教育法”實施的監督監察力度,解決好農民工子女上學問題。
三是建立勞動合同和工資發放保證機制。凡是使用農民工的用人單位都必須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建立明確的勞動關系;加強監督,依法履行勞動合同。工資標準和支付是農民工權益的核心,建議建立確保工資發放的法律條文,對拖欠和克扣工資的違法行為要嚴懲;建立農民工工資支付保證金,切實解決農民工工資被拖欠問題。
四是建立用人單位用工監督機制。建立市場準入制,嚴格資本金制度和資質認證制度,規范勞動標準,控制勞動定額。特別要關注建筑行業,目前很多建筑項目是包工頭工程,包工頭無視農民工權益的事件屢屢發生。在聯營分包中要對包工頭采取嚴格的監督和約束措施,把發放工資和保障農民工勞動安全作為分包工程和支付工程款項的前提條件。
五是建立社會保障落實機制。建議國家在制定完善相關的社會保障法規的同時,更多地考慮農民工的自身特點和實際需要,采取更靈活的適合農民工需求的保險形式,以勞動關系為基準,一方面要求業主履行繳納保險義務,另一方面也要教育農民工樹立保險意識,主動參保。當前應主要推進工傷保險制度、醫療保險制度和養老保險制度。
六是建立安全生產和休息休假保護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安全生產管理體制,督促企業,尤其是集中使用農民工的非公企業改進作業現場安全設施,改善勞動生產和衛生條件,建立各項安全責任制,加強對農民工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訓,相關部門要重視安全生產的檢查。同時保障農民工的休息休假權利,控制任意加班加點的做法。
七是建立農民工維權工作機制。實施三個堅持,三個設立,構筑八個機制,即堅持把農民工入會納入工會組織建設中重點突破、把維護農民工權益納入工會維權體系中重點解決、把農民工活動納入工會工作全盤中重點開展;設立農民工維權中心、農民工熱線電話、農民工維權檔案;構建農民工問題首問責任制機制,四級(市、產業、區縣、鄉鎮)工作聯動機制,與農民工外出工作地工會聯系機制,農民工工資集體協商機制,農民工勞動爭議處理機制,農民工代表參與民主管理機制,工會農民工工作促進約束機制及農民工維權跟蹤、評估、監控機制。
八是建立農民工特殊困難救助機制。開展好經常性的生活調查,掌握農民工的實際情況,將農民工生活、大病重病、工傷、天災人禍、子女上學等特殊困難納入送溫暖救助系統工程中給予及時救助。
總之,各級工會組織只有通過轉變觀念、完善機制,才有可能實現對農民工全方位的有效維權,從而推動和諧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和諧社會建設,為落實中央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戰略作出貢獻。
出處:工人日報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