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可以否認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是計算機潮流中的標志性人物,但是能不能用這個名字命名一個時代,就沒有那么確定了。
無論是名氣,還是財富,沃茲都遠遠不及同時代的史蒂夫-喬布斯和比爾-蓋茨。而財富是重要的里程碑,無論對于個人的起伏,還是某個產業的興衰。財富讓IT產業變成耀眼的明星,不過誰知道它還是不是未來的藍籌,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即使作為助推器的IT產業也不時感到勉為其難。
在沃茲還活躍的時代,事情可能是另一個樣子,你可以看到理想的光芒與商業的奇跡一同閃爍。即使在這本"沃茲風格"的自傳中,商業化的浸漬仍然寥寥無幾。與普通讀者相比,沃茲的財富仍然是令人羨慕的,但是與曾經同樣經歷了個人電腦突飛猛進發展時代的朋友和對手相比,《我是沃茲》(iWoz: From Computer Geek to Cult Icon)遠不是一本值得期待的商業讀物。
所謂深遠影響,未必醒目或耀眼。沃茲開創的個人電腦,終究沒有走向更遠的距離,在IBM的PC逐步侵吞市場的同時,蘋果II似乎僅僅是一個關于"零公里"里程碑的遙遠記憶。很多人,特別是早期的電腦用戶對蘋果II有著一種莫名的眷戀,如同逝去的美好光陰,每每提及不免懷念一番。可是人畢竟生活在現在,沃茲和他的杰作早已成為歷史。之所以今天還回頭看那段多少有些悲情意味的歷史,是因為沃茲給每個人一個獨特的視角-站在事件親歷者的角度回顧過往的故事。或許我們可以期待喬布斯和蓋茨的自傳,但是我們不可能再得到一本像《我是沃茲》一樣的書。它從科技理想的角度去關照那個產業的過去。計算機的深遠影響毋庸置疑,沃茲對計算機的影響同樣重要。要知道,讓普通人可以操作復雜的機器需要的不僅僅是想象力,而沃茲最早做到了這點。
我想,沃茲之后的IT產業很少表現出如此強烈的技術癡迷,即使有時有些人看上去很像,但始終顯得淺顯而功利。功利沒什么不好,只是誰知道上天會用多久才創造出一個沃茲,而功利的技術從業者似乎從來沒有缺少過。
IT成了一個碩大無朋的產業,成了"孤膽英雄",也同時成了唯利是圖的"小商販".我說"后沃茲時代",是指自沃茲離開以后,理想主義的光環漸漸淡去,IT行業卻并沒有在商業化的道路上繼續曾經的一路狂奔。今天,整個行業都面臨著技術創新日益艱難的窘境,面臨著整體利潤率下降的壓力,面臨著尖端人才短缺、低端勞動力價格上升的難題。
當然,這都不是沃茲能夠解決的問題。我們期待另一個沃茲,期待一個能夠從根本上革新這一產業的人,就像之前的那個沃茲一樣。盡管沃茲這樣的人,似乎并不適合持續地完成維護某種商業模式的任務。但是,這樣的人往往成為一個時代的開端,成為某一事業的始作俑者,從這個意義上看,已經足夠難得,甚至還可以恭維一句"偉大". IT產業的發展不是某個人決定的,甚至看似行業旗手的微軟、IBM、Intel也不知道未來之路的確切模樣。可是總有些人讓我們看到希望和成長的力量,就像沃茲。我們也總是期待,在自己迷茫的時候有個導師之類的人站出來。他可以不那么高大,不那么英俊,甚至不那么智慧,只要有一點-他身體力行地指引了我們走上那么一程,即使他是個看似憨憨的大胖子,即使他的名字不叫沃茲。
出處:管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