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頻道8月14日消息: 給不給錢無所謂,先讓我進單位再說,這樣的“零工資就業”居然得到了不少大學生默認。智聯招聘近日聯合央視《東方時空》共同發起的相關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滬上5296名大學生中,69.2%愿意接受這種方式。但同樣參與的企業人力資源主管卻多數表示,這是違反勞動法的行為,不可能接受。
貶值希望體現價值
據了解,“零工資”就業實際上是大學生畢業后、就業前的一種待業,是以單位給畢業生提供積累經驗的機會,畢業生為單位做事不計報酬為交換條件。
談到為何自愿的原因,不少大學生表示主要把它當作實習、積累經驗的一個機會,先就業再擇業。還有寄希望于能夠在工作中體現自我價值,使雇主看到自己的長處,從而獲得崗位。
容易誤入招聘陷阱
參與討論的六成職場人明確
表示不贊成大學生零工資就業。
在他們看來,大學生零工資就業會帶來種種問題,其中尤以三個問題最為突出。一是可能會被黑心雇主鉆空子,濫用廉價勞動力。二是會加劇大學生貶值,容易造成惡性競爭,擾亂就業市場。三是違背勞有所得的原則。
僅3成知道違反勞動法
在參與討論的106家企業中,三資企業占55%,國有企業占10%,民營企業占35%,他們中55.8%的人都表示不會接受零工資就業的大學生,因為這是違反勞動法的行為。
相關專家指出,勞動者理應領取勞動報酬,“零工資”本身不合理,單位如果用這種方式招聘屬于違法行為。按照勞動法相關規定,應屆畢業生即使在試用期中,只要雙方簽訂勞動合同就建立了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支付的工資不能低于最低工資標準。
而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就要差多了,在5296名被調查的大學生中,只有37.3%的人知道,如果單位以零工資就業的方式吸納員工屬于違法行為。可見,大學生對于自身權益的保護意識還遠遠不夠,這就給了一些雇主可乘之機,借機榨取廉價勞動力。
為此,智聯招聘職業顧問特別指出,零工資就業絕不是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的捷徑。盡管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但大學生提高自身保護意識、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十分必要,只有這樣才能保護自身權益,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出處:新華網上海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