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哪些領域更具發展空間?企業所需人才走勢如何?怎樣找好自己的切入點?現就2006年各行業稀缺人才分析,借此望能對求職者有所幫助。
零售業:中高層管理者稀缺
雖然根據有關文件規定,加入世貿組織3年后,我國才對外商開放零售領域,但事實上,此前各地外資商業企業已經隨處可見,競爭格局已初露頭角。
人才狀況:內、外資商企的競爭更重要的是對商業零售人才的爭奪。目前零售業低端勞動密集型人才儲備較足,中高層經營管理人才是稀缺人才。
職場建議:2006年,商業零售人才需求將主要集中在兩方面:對于全局調度的中高層宏觀管理者和較為專業的零售專才(比如物流配送、采購員等)。這兩種人才首先要富有經驗,前一種中高層管理人才一般要有行業內6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并且有管理經驗;相對而言,后一種專才有相關領域的專業操作經驗即可。
金融保險:經驗豐富者受寵
2006年底,我國將允許外資銀行提供全面的銀行服務,外國金融公司將大量進入,招納高級人才勢必成為國內外金融企業進行人才儲備的一項重要戰略。
人才狀況:高級金融人才搶手。
職場建議:與一向吃香的國外金融業的人才相比,本土高端人才也到了厚積薄發的時候。專家指出,有5年以上國內銀行中高層管理工作經驗,并具備優秀外語水平的高端本土金融人才將受寵。此行業從業人員在職業規劃中要注重工作經驗的積累。
傳媒廣告:空間大,要求高
隨著國內行業準入的許可度加大,外資公司進入傳媒業的數量越來越多,傳媒業的職業經理人會有更多機會體現自身價值;同時,隨著越來越多外資企業的進入,廣告業的用人潛力同樣大。
人才狀況:廣告從業人員目前處于專業化程度不高、知識面不廣等層面,傳媒廣告業急需高級傳媒人才和專業廣告人才。
激烈的競爭給傳媒業的職業經理人帶來更多的機會。一是傳媒企業家或職業出版人,如有從業經驗,能熟練使用英語的高端市場人才;二是專業人才團隊,包括資深采編人員、發行專家等;三是管理及服務人才隊伍,包括HR專家、財務專家、行政管理等專家隊伍。而廣告從業人員的職場潛力在于中高層管理人員和創意人才。一是了解國際市場,通曉國際廣告運作規則和具有較強溝通能力的人才;二是具有敏銳洞察力和市場駕馭能力的高層管理人才;三是具有整合營銷、傳播、策劃的復合型人才;四是高層次創作設計人才;五是高層次的廣告制作尤其是擅長影視廣告制作的技能型人才。
職場建議:總體來說,首先要練好自己的“內功”,注重自身素質的培養和完善,積極主動地深入了解整個行業,同時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做合理的規劃并努力將其付諸實施。盲目地在行業中生存是沒有職業前景的。
旅游業:高層次人才奇缺
按規定,我國將允許成立外商獨資旅行社。外資公司以各種形式介入中國市場,需要大規模儲備人才;國內旅行社為贏得這場人才戰的勝利也同樣是“求賢若渴”。
職場建議:旅游業從業者可以在以下幾個方向發展:能熟練掌握出境游團隊調度、訂機票、辦簽證、發團及與境外旅行社聯系等出境游業務的經理;熟悉基本流程,善于處理與旅游相關的問題,諳熟各國語言、貨幣、法律法規等,并具備與各國領事館打交道、在異國他鄉迅速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的優秀人才;賓館酒店總經理、旅行社副總經理及銷售部、公關部等部門經理;會展人才等。
制造業:特種灰領、高級藍領需求大
據不完全顯示,制造業其中尤以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等長年位居需求榜首。
制造業集中的長三角和珠三角對灰領人才(通信設備制造、芯片制造、智能樓宇布線、無線電整機裝配調試和電子設備維修等)和高級藍領(機械設計與模具、數控操作等)的需求仍很大,預計這類人才在很長時間內都會非常吃香。
企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明顯加大
復合型人才是指不僅在專業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經驗,還具備較高的相關技能的人才。比如隨著IT技術完全融入銀行、保險、證券等領域,通曉金融、IT兩大領域的金融業人才就是復合型人才,而這類人才將在未來幾年內十分搶手。又如外語人才,融合另一種技能的外語人才在職場上的競爭力將如虎添翼。
隨著2006年的到來,求職者可重點關注以上行業的開放步伐,以及其相應人才的局勢變化而去找相關的工作。
出處:中國江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