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家的飯并不一定好吃畢業幾年了,工作也換了五、六個,似乎越換越不滿意,越換越想換,心理不平衡在加劇,迷茫感也在與日俱增,這是職場上很多"跳蚤"的感言,究竟是什么惹的禍呢?很簡單,這是人們總認為"別人家的飯好吃"的固有心理使然。
絕大多數人跳槽原因主要有這么幾種:對薪資福利不滿意;認為沒有發展機會;認為公司前景不好;人際關系處理不好;工作壓力大;單位地點變遷;企業倒閉、裁員……。大家可以看到,這些跳槽原因大多數都是主觀原因,因為工作好與壞永遠都是相對而言的。每次跳槽,相信人們總是滿懷美好的期望:加薪+良好的發展機會+有挑戰性的工作+良好的工作氛圍……,總是在理想中把跳槽可能帶來的東西不現實地夸大,可在塵埃落定之后,人們才認識到似乎原來的工作并不是那么糟糕,而新的工作也并不是那么完美。雖然跳槽總讓人心動,關鍵是,要先想明白,我們怎樣才能越跳越高,越跳越好?有些人總是對自己的能力估計過高,對收入的期望值定得過高,才造成不切實際,盲目攀比。頻繁跳槽的人會在不知不覺中養成一種習慣,工作遇到困難就想跳槽;人際關系緊張也想跳槽;看見好工作想跳槽;有時甚至莫名其妙就是想跳槽,總覺得"別人家的飯好吃",似乎一切問題都可以用跳槽來解決。
其實,任何工作都是相對令人滿意的,絕對令人滿意的工作也只是暫時的,甚至是不存在的。如有的工作工資水平高,工作強度、壓力可能就大;有的工作輕松,環境好,工資水平可能就低;有的工作工資水平高、工作環境也好,可能人際關系復雜……,總之,沒有十全十美的工作。對于人人向往的"錢多事少離家近,位高權重責任輕"的工作,我相信幾乎沒有,就算有也只屬于某些人,而且對于那些注重工作成就感、勇于實現自我價值的人而言,在這樣的環境中反而適應不了,可能會跳槽。
現代社會,一個人的工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生活方式,職場人士更應該慎重地對待跳槽,學會全面、系統地看待職業變換問題,清楚自己到底看重什么?究竟想要得到什么?了解自己職業發展的目標是什么?全面衡量跳槽對提升自己的知識、經驗、技能有無益處,看其是否有利于自身的長遠發展,而不是一時的、片面的薪資高低、工作環境的好壞……
跳槽在某種程度上,是職場人士積累不同工作背景經驗,提高知識、技能的一個重要途徑,甚至可以實現職業生涯質的飛躍,能夠鍛煉自己的環境適應能力和應變能力。但過于頻繁地跳槽也容易使人本身缺乏對事業的成就感,從而做事馬虎、不負責任,不利于敬業精神的培養,從而勢必影響自己的長遠發展。特別要提醒職場新人,一遇到不喜歡的工作就換,勢必導致在職場里跳來跳去的慣性,不僅浪費時間成本,也無法儲備工作業績。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作為企業負責人,誰能對一個半年或一年就跳一次槽的人委以重任,予以培養呢?
所以,希望頻繁跳槽的職場人士擺脫定勢思維,清醒地認識到"別人家的飯不一定好吃",以平和的心態來進行職業轉換的SWOT(優劣勢)分析,使自己的每一步都能上一個臺階,為積累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斷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不是在頻繁跳槽的失落與迷茫中浪費寶貴的時光。
出處:中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