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學生就是吳鷹,一個我所敬仰的人。
如果讓我用一個詞來形容贏在中國36進12的三位評委,我會說熊曉鴿是智者,他的大腦猶如一臺高速運算的微處理器,不斷衡量項目成功的各類要素,從而得出風險最小的投資決策;馬云是勇者,看準了就不顧一切的投入哪怕是自己并不擅長的領域,率性的把一切所謂規則拋給那些專家去評論;而吳鷹則是仁者,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永遠在自己成功的同時,也不忘為每一個還沒有成功的人吶喊鼓勁的人。正是這三位風格炯異的企業家,帶給了全國創業者一堂生動的大課,也讓我這個草根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領略到一個真正企業家的人格魅力。
到北京參加“贏在中國”前,我甚至并不知道吳鷹是誰。第一次見到他是在做沙盤模擬的時候,一位大胡子評委盡職的拿著記錄本,在場內跑來跑去,那時候還以為他是一位普通的工作人員;而后在長城拓展的時候再次看到他,聽介紹才知道他是一位大有來頭的人,當時看到他很我們一起汗流浹背的爬長城,不由得對他產生一點好感。只到最后他坐在演播廳的評委席上才讓我真正小吃一驚,原來一直伴隨著我們是這樣的一個人。
中國人喜歡說“為富不仁”,雖然我不是特別認同這句話,但也多少還是允許所謂成功人士有那么點小脾氣的,畢竟他們的艱辛換來了價值,社會寵寵他們也是應該的。但吳鷹卻讓我看不到一點架子,和其他的成功者擺著“我已經都這么成功了”的姿態教訓后輩時候,吳鷹,卻總是那么小心翼翼的照顧著每位選手,尤其是那些像我這樣的草根創業者高傲和敏感的心情。如果不是因為在現場,你也許永遠也看不到無論哪個選手落選,他都會不顧身份的在評委席對他們大喊:別泄氣,你還有機會!你也不一定看到他在不斷為緊張的選手創造機會把自己的項目闡述完,甚至著急來自己親自幫助解釋,生怕選手的表達有誤讓他錯過了這個機會。而當他帶著剛剛做完手術的刀口,第二天出席在評委席上整整坐了4個小時進行點評后,36強的每一位選手都齊身鼓掌長達數分鐘,以表示對他的感謝,這一刻,我知道他已經折服了每一位選手的心。
“《史記》太史公云:‘淵深而魚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此言也許有理,但從吳鷹身上我卻似乎看到另外一種說法;不是因為人富裕后才擁有仁義的心態,而在于他保持高尚的道德,才讓財富像流水一樣匯聚到身邊。
和每一個草根一樣,貧窮也曾經使得吳鷹的尊嚴受到了打擊:當他懷揣30美元走進美國,爽快地掏出幾十美分投向一個女孩懷中的募捐箱的時候,他的熱情和友善遭到了拒絕“對不起,先生,我們募捐的最低標準是2美元”,頗為不屑地轉身離去,“原來你不是日本人,是中國人啊”。尾音飄來,吳鷹被深深地刺痛,他追上女孩,拿出2美元投入募捐箱。沉靜地說,我只想告訴你,不錯,我是中國人,但中國人更有愛心。我想這也是為什么他還在貝爾實驗室的時候,有一次老板問他的夢想是什么,他說想在中國創建一個10000人的高科技公司的原因。因為貧窮對一個民族而言不是借口,是恥辱!
而吳鷹終于還是震驚了世界,正是他在壟斷門檻巨高的電信產業,用一項被電信權威嗤之為淘汰技術的“小靈通”,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摧毀了電信運營商“銅墻鐵壁”式的價格壁壘,最后推動UT斯達康納斯達克上市成功。可以說,吳鷹帶給中國的不僅僅是小靈通或者一個成功了的UT斯達康公司,這個曾經被《商業周刊》評選為拯救亞洲金融危機的亞洲50位明星之一的“大胡子”,用他的成功影響著一代“海歸”,因為“在今天的美國,有著成百上千的中國人在跟隨著吳鷹的腳步,很可能有更多的人走上成功之路”,而今天,他又在“贏在中國”的評委席上,鼓勵著又一批準備踏上商業之路的人。這一刻,我只能感謝上帝,“天幸這個善良的人成功了!”
和每一個得到吳鷹鼓勵的人一樣,我絲毫不想隱諱我對他的崇拜和景仰,因為仁者無敵。我期待著和每一個中國人,繼續看著他走向下一個更大的成功,也時刻準備著向他一樣,完成自己兒時的愿望:成為一名受人尊重的商人。
出處:博客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