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管理的藝術和技術兩位一體屬性 |
|
(作者: admin 來源:眾泰網ztsystem.cn 采編:admin 更新時間:2006-3-23 12:00:02 共有2382人次瀏覽) |
|
研究德魯克的管理思想可以發現,德魯克對管理的藝術屬性與技術屬性都是一樣重視的。他認為,管理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既有它的藝術屬性,也有它的技術屬性。我們可以把德魯克這個觀點理解為,管理藝術與管理技術的二位一體屬性。當前不少管理問題爭論容易出現盲人摸象問題,其實,正是管理藝術與管理技術分離所導致的誤區。為此,理解管理的這種二位一體屬性對于我們準確把握管理以及進行卓有成效的管理理論和管理實務創新,意義重大。 。ㄒ唬┕芾硭囆g與管理技術的詞義辨析 為了更好地理解管理藝術和管理技術的兩位一體屬性,我們需要對這兩個詞作進一步的理解。藝是一個會意字,在甲骨文中,它左上是“木”,表植物,右邊是人用雙手操作。在《說文解字》解釋為“藝,種也!彼囎鲃釉~解,與英語的plant(種植)、grow(培育)相對應。從詞性變化來說,藝還有一個意思指標準(standard)、準則(norm),如《國語·越語》就有“用人無藝”的說法。從“藝”的本義,我們可以把“藝”理解為是按照一定的標準對于技術進行運用、創造的方式和方法。根據“藝”的本義,我們可以對管理藝術做這樣的理解,所謂管理藝術就應該是按照管理技術的標準要求對其進行創造和運用的方式和方法,主要包括管理過程中的管理價值觀、人性假設、管理理念等等。這些不同的管理藝術在具體的管理活動中表現為相應的領導藝術、授權藝術、溝通藝術、指揮藝術、獎懲藝術、用人藝術等等;技,在漢語中是形聲字,從手,支聲。它的本義是指技藝、技巧等。技術一詞,在英文中有如下的對應詞:technology,art,skill,technique等等,主要意思是指在勞動生產方面的經驗、知識和技巧,主要側重的是操作方面的技巧。據此,我們可以把管理技術理解為,管理過程中經過系統化理論化的經驗、知識等操作層面的技巧。譬如使命分析技術、目標定位技術、任務管理技術、培訓技術、資源計劃技術、項目評估技術、財務管理技術、績效考評技術等等,屬于管理技術范疇。 。ǘ┕芾淼乃囆g屬性與技術屬性二者缺一不可 由管理藝術與管理技術的詞義辨析可見,卓有成效的管理具有二者缺一不可的屬性。按照德魯克的觀點,公司是一個以滿足社會需求為目的,將人們組織起來的社會結構,整個組織的全過程都是通過卓有成效的管理來完成的。在組織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從它的使命、目標、過程、組織結構和行動執行等等的各個環節,都可以看出明顯的藝術和技術結合的特點。 從中國的管理研究看,我們面臨一個最大問題是管理藝術與管理技術的分離。傳統的典章著述、古代成功商人的記述(如呂不韋、范蠡、胡雪巖)、政治家和軍事家的學術著作(韓非子、周易、孫子兵法和曾國藩日記)、社會變革家的治國方略(如王安石、司馬光)等等,不乏優秀的管理思想。但是這些管理思想大多數只是停留在管理藝術層面,即如何運用管理技術,包括如何運用天道駕馭人道、如何運用儒家精神進行人倫教化、如何運用兵家藝術來運籌帷幄等等。但是對于如何分析和判斷人道、如何分析判斷人倫需求、如何進行運籌帷幄的設計等等可以簡化、可以復制的工具性方法則顯得欠缺。明顯表現出對于管理技術的不屑或者密而不傳?傊,沒有給后人留下可資借鑒的操作性管理工具、技術和方法,更別說產生了有世界影響的管理工具和方法了!梢哉f是開了傳統的管理藝術與管理技術分離的先河。如果說中國農業社會時間較長,工業化起步較晚,那么改革開放之后的情形又如何呢? 從現有的管理實踐看,管理藝術和管理技術相互分離的狀態仍然很嚴重。譬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量引進了西方發達國家的管理理論、管理思想,F在每年出版的各類工商管理類著作、教材和文獻可以說多如牛毛,但是能夠有效應用到管理實踐領域得確實不多。為什么會這樣呢?首先,思想認識有誤區。我們不少人以為這是文化的差距,需要時間進一步磨合才能實現管理的本土化過程。其實這種看法是不全面的。我們以為,就管理技術層面的知識可以馬上應用的,管理藝術層面的知識需要更多的時間進行本土化消化。如果不分不分青紅皂白地認為需要時間消化,那么我們就可能會白白的錯失大量可以提高管理效率的大好機會。其次,企業管理領域的管理藝術與管理技術分離狀態。在企業,高層管理與經理人未能就管理藝術與管理技術一體化達成共識,F有的管理實踐領域是高層主管理藝術、中下層經理主管理技術,從分工上導致了管理藝術與管理技術的相互分離,結果是經理有管理技術但是未能得到有效發揮,高層管理者有條件發揮但是他們缺乏應有的管理技術。同時,管理學教育導致的管理藝術與管理技術分離。在高等學府中,負責管理學教育的老師大多沒有積極參與企業的管理實踐活動。他們片面認為,只要把相關的管理學理論和知識教給學生他們就可以應用了。事實上他們只給學生傳授了管理技術,而且這些技術是否具有操作性老師自己也是心中沒有數的,因為老師本身對這些技術的操作就沒有經驗。可見管理學教育并非一些老師想象得那么簡單。正如德魯克所說的,管理者對于如何管理很清楚,但是對于“管什么”則是需要管理學研究者不斷研究的。這點,德魯克的親身經歷值得我們管理學老師學習,他是一個管理學教學、咨詢和研究的“三棲動物。”最后,中國管理學研究者也應該對管理藝術與管理技術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大家知道,管理學研究的使命其實有兩個,其一是發展這個學科,其二發展或者改進現有的管理工具。但是我們現在是二者處于分離狀態,前者主要是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研究者進行,后者則是咨詢管理機構和企業研究者在從事,前者由于沒有相應的實踐基礎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停留在管理藝術的抽象層面,后者由于實際工作需要往往沒有時間估計管理藝術層面的問題,結果是出現管理實踐領域的管理藝術與管理技術的分離。 客觀講,中國管理學的管理藝術與管理技術相互分離的現象和問題遠遠不止上述所列舉的,現實的情形比這個還要多、還要復雜、還要嚴重。更為嚴重的是,我們現在管理學理論研究者、實務者沒有對這一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它的危害還將繼續。 。ㄈ┕芾硭囆g必須外化為可以操作的管理技術 管理的內核是管理藝術,但是管理藝術必須外化為可以操作的管理技術。不少管理學研究者和實務者往往把管理藝術與管理技術相互分離的問題,理解為是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脫節的問題,這是不準確的。從方法的角度來看,他們仍然停留在管理藝術層面看待管理問題。 用管理實務者常常抨擊學院派“是坐而論道,說了等于沒說!睘槭裁垂芾韺崉战鐣绱藙优刂肛熌?原因很簡單,把問題歸結到理論與實踐脫節無異于把問題復雜化,不符合管理精神和管理技術相統一的原則。按照管理精神和管理技術統一的基本原則,一切理論都可能轉化為操作技術而且必須可以轉化為可以操作的技術。要變得可以操作就必須簡單化,簡單到單個企業可以操作!袄碚撆c實踐脫節”的說法既沒有明確問題的主體是誰?也沒有明確問題的責任是誰?更沒有告訴人們改進的方向和任務在哪里!所以,說是坐而論道也不無道理,只是措辭偏激一點。 管理藝術與管理技術分離的問題主體非常清晰,管理者就是這一問題的主體,要有效克服這一問題必須由管理者來執行,由他們有效地整合管理藝術和管理技術。為此,需要明確二者的關系。如前所述,管理技術是管理過程中的經驗、知識等操作方面的技巧,管理藝術是對管理技術的按照它的標準進行創造和運用的方式和方法,管理技術與管理藝術是一種表里關系,其中管理藝術是內核,管理技術是表現形式,管理藝術只有具體化為可以操作的工具、方法才有意義。同樣管理技術只有在先進的管理藝術指導下進行設計、運作才有價值。相反,如果二者分離勢必導致:要么管理藝術空洞無物和沒有操作性、要么管理技術蒼白沒有思想,也不會在現實的管理世界中產生卓有成效?梢,管理藝術與管理技術它們的性質不同,由于性質不同作用效果、作用方式以及管理的方法也不一樣,所以需要相應的管理藝術。譬如,顧客關系管理就既需要系統的顧客細分技術、顧客滿意調查技術、顧客維持技術、顧客問題解決技術等等管理技術。這些管理技術在工商管理教材、論著以及實務書籍上都有很多,細心尋找就可以獲得并應用。那么,是不是說有了這些管理技術就可以有效管理呢?不是的,管理技術僅僅是工具,需要有相應操作能力的人來應用。譬如,顧客細分技術就既可以獲得顧客機會也可能喪失顧客。一個大家熟悉的營銷案例是這樣說的:兩個賣鞋子銷售員到了非洲發現當地人不穿鞋子,一個得出結論當地沒有鞋子市場,因為他們不穿鞋子;另一個認為當地人沒有鞋子,可見鞋子的市場巨大?梢,同樣的管理技術應用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
|
|
|
|
|
|
|